
1
什么是恐怖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2 什么是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 1.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活动的; 2.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3.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 4.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 5.其他恐怖活动。 3 国家对待恐怖主义的立场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无论恐怖活动发生在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坚决予以谴责和严厉打击。同时反对将恐怖主义问题和特定的宗教或民族相联系。 4 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的特点 1.面向人多: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 2.重要场所:地点多为首都、市中心、正举办大型演出等影响力大的重要场所; 3.手段残忍:袭击方式极端化,企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5 如何识别恐怖嫌犯 虽然实施恐怖暴力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比如: 1.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 2.神情恐慌、言行异常,在安全检查过程中不愿接受检查,态度恶劣或者试图逃避检查; 3.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 4.携带疑似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 5.服饰、皮肤或所携带物品上有疑似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标识图案; 6.作息时间反常,住所内常传出异常声响、刺激性气味或出现大量火柴棍等非生活垃圾等; 7.在标志性建筑物、人员密集场所、大型活动现场等地反复出现、打探安保情况等; 8.试图获取炸药、武器等,或匿名、大量购买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及管制刀具等; 9.疑似公安机关通缉的恐怖活动嫌疑人员。 6 五字要诀,远离威胁 收到恐怖分子传来的威胁信息,应当掌握五字要诀:信、快、细、报、记。 1.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要心存侥幸。 2.快:尽快从“现场”撤离。 3.细:细致观察周围的可疑人、事、物。 4.报:迅速报警,让警方了解情况。 5.记:用照相或摄像等方式将“现场”记录下来。 7 掌握应急措施,才能临危不乱 1.进入影院、酒店等公共场所时,提前找到紧急撤离口,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方便及时撤离。 2.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不围观、不停留。不贪恋财物,若无法逃跑,应及时躲避。 3.保持镇静,不大声叫喊,以免因拥挤、踩踏造成更大的混乱和伤亡。 4.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求救并鼓励他人。 5.若闻到奇怪的气味,或遇火灾,应迅速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毒气或烟雾。 8 如遇危险,你真的知道如何报警吗 1.向附近的执勤民警、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或通过“110”报警电话、“12110”短信报警平台、公安机关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报警。 2.保持镇静,清楚报告具体位置、事件及其引发的后果,嫌疑人数、嫌疑人体貌特征、伤亡人数等信息,以及报警人自己的姓名。 3.确保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地带。如面临危险,应首先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 9 防暴反恐中,我们应该做什么 公民应当认识到,国家反恐是对每个公民生命、财产负责任的做法,公民有责任进行配合。 1.不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2.不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 3.积极配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责编:王珈
初审:王珈 二审:王珈 终审:李珈名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